產品簡介
關鍵詞:奧曼第,費城,古典音樂,管弦樂團,音樂學院,德布西,行星組曲,合唱團
名列「美國五大」交響樂團之一的費城管弦樂團,擁有其它美國樂團望塵莫及的「第一」:第一個運用電子儀器灌錄唱片的交響樂團(1925)、第一個演奏電影配樂的管弦樂團(1937)、第一個現身全國性電視節目的樂團(1948)、第一個錄製貝多芬交響曲全集的美國樂團(1988)。一九四九年,指揮史托柯夫斯基指揮費城管弦樂團為華德迪士尼電影「幻想曲」卡通擔任配樂工作,不僅在電影史上留名,在推廣古典音樂方面亦厥功甚偉,比任何媒體都有成效。一九三六年,指揮奧曼第接掌費城愛樂音樂總監,領導樂團,成就達到空前高峰。近五十年的合作過程中,留下近四百張錄音,走遍全球各大音樂重鎮,費城管弦樂團在奧曼第精心調教之下,以高貴優雅散發濃厚人文氣息的獨特音響獨步樂壇,並譽之為「費城之聲」。這場錄製於一九七七年的德布西「海」與霍爾斯特「行星」,正足以彰顯「費城之聲」的管弦樂特色,也是奧曼第與費城管弦樂團巔峰時期的代表作品。
關鍵詞:威爾第,影像,極品,藝術,阿依達,音樂
世界第一品牌的影像公司EuroArts錄製,有豐富完整的內容介紹,極品影像。
內容介紹:
威爾第-阿依達 2004年聖瑪格莉特音樂節 GIUSEPPE VERDI :AIDA / FESTIVAL ST.MARGARETHEN
指揮:梅森朵夫 Ernst Märzendorfer
樂團:布爾諾國家劇院管弦樂團、芭蕾舞團與合唱團 Chorus, Ballet and Orchestra of The National Theatre BRNO
卡司:卡斯坦汀‧安德列夫/男高音(飾 拉達麥斯)
Kostadin Andreev / tenor
艾絲特‧蘇美姬/女高音(飾 阿依達)
Eszter Sümegi / soprano
場地:2004年聖瑪格莉特音樂節
St. Margarethen Festival
義大利作曲家晚年的經典力作「阿依達」,以其高度的戲劇張力、華麗的舞台設計、貫穿全劇的動人旋律,一直是全球各大歌劇院或音樂節最常上演的歌劇之一。本片收錄二○○四年夏季奧地利聖瑪格莉特音樂節的「阿依達」實況,動員數百人參與演出,藝術總監沃夫岡‧沃納精心打造的舞台、燈光等特效,帶領觀眾重新回到威爾第創作「阿依達」的那個年代,以最貼近作者創作意圖的製作理念,重現威爾第華麗的歌劇世界。
規格:
螢幕比:16:9
聲道:PCM Stereo.DD5.1.DTS 5.1
中、英、德、義字幕 發音:義大利語
單面雙層
150分
關鍵詞:5.1,AC3,DTS,LEGATO,Piano,西班牙,鋼琴,音樂
當代鋼琴家系列-布利斯 貝瑞佐夫斯基 2006年盧爾鋼琴音樂節
LEGATO-THE WORLD OF THE PIANO:ROLAND PÖNTINEN PORTAIT – CONCERT – INTERVIEW
鋼琴:布利斯‧貝瑞佐夫斯基 Boris Berezovsky/piano
場地:2006年盧爾國際鋼琴音樂節Ruhr Piano Festival
LEGATO是以當代傑出的青年鋼琴家為主題所精心策劃的一系列影音產品。帶領愛樂者認識他們的成長過程、理念,以及音樂。每張DVD以一位鋼琴家為主軸,同時也象徵鋼琴世界的特定觀點。透過影像,深入淺出瞭解他們的風格、方法、個性。本系列將呈現當代鋼琴演奏藝術的藍圖。誠如紐約時報在二○○五年夏季發出的驚人之語:我們正處於「鋼琴的文藝復興時代」。新一代的鋼琴家懷抱熱情,精益求精,不斷在舞台上拓展曲目,竭盡心力推廣鋼琴音樂。不僅重視傳統經典,過去被忽略的作品與被低估的作曲家,同時也被賦予新的價值。
布利斯‧貝瑞佐夫斯基是俄羅斯中生代最受矚目的鋼琴家之一。一九六九年出生於莫斯科,就讀莫斯科音樂學院期間師事素有「鋼琴鐵娘子」之稱的艾莉索‧薇薩拉茲教授。一九九○年贏得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大賽首獎之後,蜚聲國際,陸續征服美洲、亞洲等地之音樂重鎮。他的技巧紮實、風格洗練,不過份炫技,以音樂的內涵與精神為詮釋依歸。這張DVD收錄二○○六年七月貝瑞佐夫斯基在德國埃森舉辦的盧爾國際鋼琴音樂節現場實況,並同時增錄三十分鐘的幕後花絮,以及近六十分鐘的訪談。在花絮與訪談當中,不但可以觀賞貝瑞佐夫斯基與作曲家大衛‧盧埃林溝通樂曲理念與鋼琴演奏的精彩對談,同時他也將現身說法,暢談他對曲目詮釋、鋼琴音樂、現代鋼琴家的角色等等的精闢觀點。
曲目:
◎ 梅特納:神話(選曲)
Medtner:Op.14/2(March of the Paladin)、Op.20/2(Campanella)、Op.51/2, Op.34/2,Op.26/3,Op.35/4、Op.48/2(Tale of the Elves),Op.51/1
◎盧埃林:改變計劃
Dafydd Llywelyn:Mutata Consilia-Change of Plans、3rd movement,2nd main coda(Improvisation)
◎貝多芬:「狄亞貝里」主題變奏曲
Beethoven:Diabelli Variations,Op.120
關鍵詞:協奏曲,普羅高菲夫,艾爾加,羅傑斯特汶斯基,交響樂團,帕爾曼,小提琴
這份錄影中的普羅高菲夫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是帕爾曼在一九八○年於BBC管弦樂團創團五十周年音樂會上的演出,攝製於當年的十月二十二號。八○年代是帕爾曼最富聲望、技巧臻至巔峰的時代,這首協奏曲他大概就在同個期間,也和同一個組合,為EMI灌錄了普羅高菲夫的兩首協奏曲,至今依然被公認為經典。演出完成之後隔年,他又返回倫敦,在逍遙音樂節上,演奏了艾爾加的小提琴協奏曲。帕爾曼雖然是演奏技巧和性格都非常適合演奏浪漫派曲目的小提琴家,但令人意外的是,他終生沒有灌錄過艾爾加這首協奏曲,因此這份錄影就留下了他對此曲的珍貴見解,而他對艾爾加此曲的詮釋和見解,和大部份提琴家過於輕浮的詮釋完全相反,表現出曲中艾爾加想要深化音樂悲劇色彩的層面,一開始就刻意放慢速度,加強那種悲劇感,這種前所未有的做法,讓這份演奏成為非常值得參考的經典。
小提琴:帕爾曼
Itzhak Perlman
指 揮:羅傑斯特汶斯基
Gennadi Rozhdestvensky
馬克拉斯
Charles Mackerras
樂 團:英國廣播公司交響樂團
BBC Symphony Orchestra
薩德勒威爾斯交響樂團
Sadler’s Wells Orchestra
場 地:1981年 倫敦皇家艾伯特音樂廳
The Royal Albert Hall, 1981
1970年 倫敦大劇院
The London Coliseum Theatre, 1970
曲 目:
普羅高菲夫: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
關鍵詞:卡門,國家劇院,舞台,燈光,歌劇,舊約聖經,露天音樂節,吉普賽,阿依達,聖馬格利特,藝術總監,威爾第,芭蕾舞團,合唱團,梅森朵夫,梅里美,西班牙舞團,納布果
店家推薦精選組合,最優質的影片 !
威爾第-阿依達 2004年聖瑪格莉特音樂節
◆ 融合了梅耶拜爾的舞臺效果及華格納式的樂劇精髓,是史上最著名的歌劇。
◆ 其中著名的詠嘆調、二重唱、進行曲及舞曲,都是音樂會上最熱門的曲目。
義大利作曲家晚年的經典力作「阿依達」,以其高度的戲劇張力、華麗的舞台設計、貫穿全劇的動人旋律,一直是全球各大歌劇院或音樂節最常上演的歌劇之一。本片收錄二○○四年夏季奧地利聖瑪格莉特音樂節的「阿依達」實況,動員數百人參與演出,藝術總監沃夫岡‧沃納精心打造的舞台、燈光等特效,帶領觀眾重新回到威爾第創作「阿依達」的那個年代,以最貼近作者創作意圖的製作理念,重現威爾第華麗的歌劇世界。
在聖馬格利特(St. Margarethen),監製沃夫岡‧沃納(Wolfgang Werner)以及他的伙伴曼弗雷‧魏伯(Manfred Waba)率領工作人員
關鍵詞:DVD,古典,維也納,莫札特,藝術,藝術節,音樂
世界第一品牌的影像公司EuroArts錄製, 有豐富完整的內容介紹, 極品影像
內容介紹:
維也納藝術節I –莫札特巡禮 MOZART:PIANO CONCERTOS NOS.22, 23 & 24/ RUDOLF BUCHBINDER / WIENER PHILHARMONIKER
樂團: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
Wiener Philharmoniker
卡司:布赫賓德 / 鋼琴
Rudolf Buchbinder /piano
場地:2006年維也納愛樂廳
The GroBer Musikvereinssaal Vienna
奧地利鋼琴家魯道夫‧布赫賓德(Rudolf Buchbinder),五歲那年成為維也納音樂學院最年幼的學生,學成之後原本以室內樂演奏家身份活躍於樂壇。傑出的表現很快引起高度矚目,開始與歐美重量級樂團合作,並積極參與薩爾茲堡音樂節等活動,逐漸打開國際知名度。布赫賓德擅長的曲目非常廣泛,由他錄製的海頓鋼琴奏鳴曲全集曾榮獲法國唱片大獎,巡迴全球卅幾個城市演奏全本貝多芬奏鳴曲全集,與哈農庫特指揮大會堂管弦樂團的兩首布拉姆斯鋼琴協奏曲錄音也廣受好評,同時還經常演奏當代作品。為了深入鑽研作品,布赫賓德擁有豐富的原版樂譜收藏,包括十八種版本的全本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演奏之餘,布赫賓德還是位相當出色的業餘畫家。二○○六年,全球歡慶莫札特二百五十週年,布赫賓德與維也納愛樂合作,馬拉松式演出莫札特的十二首鋼琴協奏曲,紀念莫札特,也為自己六十大壽慶生。在這張DVD中收錄的是第22,23,24號鋼琴協奏曲。老而彌堅的布赫賓德不但在音樂會中展現他表現音樂的能量,還能照顧到所有的細節,維也納愛樂在他的指揮之下,細緻、堂皇兼而有之,將維也納愛樂醇厚豐美的音色發揮得淋漓盡致。他還為樂曲譜寫裝飾奏,展現全方位的音樂才華。
曲目:
◎ 莫札特:第23號鋼琴協奏曲 K. 488
Piano Concerto No. 23 in A major, K. 488
◎ 莫札特:第22號鋼琴協奏曲 K. 482Piano Concerto No. 22 in E flat major, K. 482
◎ 莫札特:第24號鋼琴協奏曲 K. 491
Piano Concerto No. 24 in C minor, K. 491
規格:
16:9 PCM Stereo.DD5.1ch.DTS 5.1ch 單面雙層 91分
關鍵詞:鋼琴協奏曲,室內樂團,琉森節慶管弦,巴哈,第一樂章,愛樂,宗教信仰,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布蘭德爾,貝多芬,布魯克納
店家推薦精選組合,最優質的影片 !
琉森慶典音樂會I-阿巴多指揮
◆ 歐洲最精彩的年度音樂盛宴‧阿巴多與多位樂壇巨星聯手演出
◆ 阿巴多接替過世的卡拉揚成為柏林愛樂之第五任音樂總監
被樂壇視為年度音樂盛事的音樂會
過去三年,每年的琉森音樂節(Lucerne Festival)的開幕音樂會都是由阿巴多(Claudio Abbado)指揮琉森節慶管弦樂團擔綱演出。參與演出的團員都是一時之選,滿懷期盼的觀眾,迫不及待從演職員名單中搜尋自己熟悉的音樂家。
一個常態性的夢幻樂團組合,成立於2003年的琉森節慶管弦樂團絕對是首選
瞧一眼琉森管弦樂團的幾位首席成員名單,就可以理解為何每年琉森音樂節會吸引全球的目光:樂團首席是德國小提琴家布雷夏
關鍵詞:上帝,作品,全球,大師,天使,套裝,指揮,DVD,獨奏,瑞士,神學家,音樂,音樂會
莫札特紀念音樂會II-伯恩斯坦指揮 知名的瑞士神學家卡爾‧巴特(Karl Barth)曾說,如果天使在上帝面前演奏,他們會挑選巴哈的作品;如果只想自娛,他們會挑選莫札特的音樂。伯恩斯坦所詮釋的莫札特音樂,就能讓人感受到如天使般的美感與歡娛。本輯收錄莫札特第廿五號G小調交響曲與單簧管協奏曲,前者與莫札特另一首G小調第四十號交響曲齊名,後者則是莫札特晚期最後一首器樂作品。影片中擔任單簧管獨奏的彼得‧施密德(Peter Schmidl)是當時維也納愛樂的單簧管首席,他的音色散發絲絨般的高雅光澤,技巧無懈可擊,富有感染力的音樂性,渾然天成。與伯恩斯坦合作的莫札特單簧管協奏曲錄音,呈現出莫札特音樂的純淨美感,在錄音史上向來被視為名盤。這也是這場音樂會首度以DVD的形式發行。 片長:60分字幕:無螢幕比:4:3 聲道:PCM Stereo、DD5.1、DTS5.1
關鍵詞:JAZZ,NOTE,STORY,唱片,爵士,藍調,BLUE
藍調之音的爵士傳奇
BLUE NOTE A STORY OF MODERN JAZZ
---------------------------------------------------------
一九三九年,兩位來自德國的猶太人艾佛列‧萊恩(Alfred Lion)與法蘭西斯‧吳爾夫(Francis Wolff)在美國紐約成立一家專門發行爵士樂錄音的廠牌「藍調之音」(Blue Note)。萊恩擁有專業的音樂背景,並且擁有極為精準的眼光,發掘不少後來成為大師的傑出樂手。吳爾夫是個專業的攝影師,用鏡頭在錄音室裡補捉樂手最動人的演出瞬間,「藍調之音」唱片封面使用的絕大部份都是他的黑白照片作品。他們攜手合作,努力經營,在四○末期至六○年代將「藍調之音」打造成叱吒風雲的爵士樂領導品牌。
瑟隆尼斯‧孟克(Thelonious Monk)、亞特‧布雷基(Art Blakey)、何瑞斯‧席爾佛(Horace Silver)、吉米‧史密斯(Jimmy Smith)以及賀比‧漢考克(Herbie Hancock),這些重量級藝人的第一張錄音都是由「藍調之音」發行。
藍調之音的歷史,是一頁典型白手起家的美式傳奇,德國導演朱利安‧班乃迪克為一九九六年斯圖加特爵士音樂節所拍攝,向藍調之音致敬的拼貼風格紀錄片,在千呼萬喚聲中製成影片問世,堪稱近年來最成功的爵士樂影片。電影版本由兩部電視紀錄片剪輯而成,並加入部份精彩片段。
賀比‧漢考克、何瑞斯‧席爾佛、朗‧卡特(Ron Carter)等人現身說法暢談合作往事,搖滾巨星山塔納(Carlos Santana)、NBA球星賈霸(Kareem Abdul-Jabbar)分別以音樂人與樂迷的身份,分享「藍調之音」帶給他們的音樂體驗。如果想要親近爵士樂,「藍調之音的爵士傳奇」絕對是值得細細品味的一部紀錄影片。
聲音格式:PCM Stereo/DD 5.1/DTS 5.1
普級 / ALL 區
片長:91分 / 螢幕比例:16:9
字幕:中、英、法、德、西班牙 / 語言發音:英
關鍵詞:自然,螢幕,音樂,大師,經典
這張錄製於六0年代末期至七0年的DVD早已被樂迷公認為是夢幻逸品!布拉姆斯、貝多芬、貝姆、巴克豪斯,再加上維也納愛樂,其權威自然無庸置疑。
兩位大師晚年合作的機會不多,為了錄製這兩首曲目(而非音樂會現場)而精心安排策劃的節目更是難能可貴。
「鋼琴獅王」巴克豪斯老而彌堅霸氣依然,德奧系大師貝姆精確的管弦樂詮釋充滿說服力,兩位大師激盪出懾人的火花令人屏息,精彩動人!
指揮:貝姆
樂團: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
鋼琴演奏:巴克豪斯
產品規格:
片長:73分鐘
字幕:無
螢幕比:4:3
聲道:PCM Stereo、DD5.1、DTS5.1
關鍵詞:交響曲DG,作曲,大壽,指揮,西班牙
現場:布列茲八十大壽音樂會
指揮:布列茲 片長:89分
字幕:英.德.法.西班牙 螢幕比:16:9
聲道:PCM Stereo/DD 5.1/DTS 5.1
樂團:柏林國立管弦樂團/柏林德意志歌劇院合唱團
當代作曲家兼指揮家布列茲指揮的馬勒交響曲向來享有極高的評價,雖然還沒有錄齊全集,但是他在DG發行的錄音很可能是橫跨兩個世紀最重要的馬勒交響曲集。就在大家衷心期盼他的馬勒全集時,二○○五年在柏林愛樂廳,布列茲用馬勒的第二號交響曲「復活」,做為八十賀壽音樂會的曲目之一,意義極為深遠。這首交響曲完成於一八九四年,一八九五年三月在馬勒親自指揮柏林愛樂管弦樂團公開首演。馬勒在「復活」創作過程中歷經病痛、失業、父母雙亡、痛失手足,凡此種種,都反映在創作「復活」交響曲的意念之中。與第一號交響曲「巨人」相比,演奏「復活」需要更大編制的管弦樂,除了增加銅管與打擊樂器之外,也加入女聲與合唱。這是馬勒突破傳統交響曲形式,進入宏偉風格的試煉之作。八十歲的布列茲絲毫不顯老態,精神奕奕,一貫冷靜犀利的詮釋風格,將馬勒的「復活」交響曲帶領到另一個更崇高的境界。
關鍵詞:作品,俄羅斯,基洛夫,天鵝湖,巨星,彼得與狼,技巧,水月,海盜,睡美人,舞台,舞者,芭蕾,表演,雲門
全球表演藝術 DVD(12片套裝) 1.天鵝湖 2.睡美人 3.彼得與狼/企鵝靜物廳 4.基洛夫芭蕾盛宴 5.星集雲湧 6.海盜 7.流浪者之歌 8.水月 9.竹夢 10.飛舞 11.魔力之舞 12.命運之舞 *嶄新極致享受:高畫質數位影音呈現*精美包裝質感:全系列精裝硬紙盒包裝*畫面細膩清晰:16:9寬螢幕、4:3 Letterbox、 4:3 Pan & Scan *聲音如臨現場:Linear PCM、 AC-3 5.1 ch、 DTS 5.1 ch劇院環繞音效*貼心精確解說:中文、英文;每張DVD皆附詳盡中文解說手冊 四大主題 *經典芭蕾 *夢幻芭蕾 *雲門傳奇 *舞動奇蹟 八大舞團 *雲門舞集 *魔力之舞 *美國芭蕾舞團 *基洛夫芭蕾舞團 *愛爾蘭踢踏舞團 *皇家柯芬園芭蕾舞團 *羅馬尼亞體操協會 *倫敦節慶藝術芭蕾舞團 十大編舞 *林懷民 *麥可湯那萊 *丹尼爾佐羅 *麥可佛金 *佩提帕 *馬修哈特 *阿壻頓 *馬基洛夫 *摩斯潘德頓 *大衛賓利 百大獎項 *紐約時報 *華盛頓郵報 *波士頓全球報 *巴黎費加洛報 *國際芭蕾雜誌 *法蘭克福匯報 *雪梨晨鋒報 *法國芭蕾雜誌等
關鍵詞:國際大廠,DVD,交響樂,廣播,彩排,指揮,樂團,藝術,錄音,音樂,音樂會
指揮:傑利畢達克 SERGIU CELIBIDACHE
樂團:斯圖加特廣播交響樂團 RADIO-SINFONIEORCHESTER STUTTGART DES SWR
廿世紀最偉大的指揮家之一傑利畢達克,生前對於各種錄音媒體非常排斥,同時大力支持現場音樂會。在他逝世之後,國際大廠紛紛推出他在不同時期的現場實況錄音,算是全球無法親臨現場感受傑利畢達克攝人魅力的唯一途徑。這張DVD更彌足珍貴的是,不但收錄的兩首斯圖加特廣播交響樂團音樂會現場「理查‧史特勞斯:提爾愉悅的惡作劇」與「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天方夜譚」都是首度曝光的影音遺產,還特別增錄傑利畢達克彩排「理查‧史特勞斯:提爾愉悅的惡作劇」的過程。兩首樂曲都是音樂史上最能讓管弦樂團發揮得淋漓盡致的名作,也是最能夠讓當代的愛樂者體驗並見證傑利畢達克音樂藝術的最佳選擇。
曲目:
◎ 理查‧史特勞斯:提爾愉悅的惡作劇(彩排‧音樂會)
Richard Strauss: Till Eulenspiegels lustige Streiche, Op. 28
◎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天方夜譚(音樂會)
Nicolai Rimsky-Korsakov: Sheherazade, Op. 35
規格:
4:3 PCM Stereo 單面雙層 中、英、法、
西班牙字幕 發音:德語 104分
關鍵詞:字幕,格式,權威,片長,發音,示範,神童,聲音,莫札特,螢幕,語言,音樂
EUROARTS【薩爾茲堡音樂神童-莫札特傳奇的一生】DVD
Mozart In Salzburg
內容介紹:就算是天縱英才如莫札特,還是有平凡的一面。除了擁有超凡的音樂天份之外,莫札特的成長環境也十分特殊,決定他童年與青少年時期的遭遇與命運。Mozart in Salzurg透過影像帶領我們進入莫札特在薩爾茲堡的生活。在六十分鐘的影片裡深入淺出地刻劃莫札特的日常生活,以及當時的歷史條件與政治環境。年輕的莫札特所看到的街道與廣場是什麼景色?他喜歡吃什麼?他如何周遊列國?平常從事什麼休閒活動?莫札特如何周旋在宮廷權貴之間?他的父親與柯雷多主教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對於教廷的規範,莫札特如何應變?為什麼遠走高飛到維也納發展?在薩爾茲堡的日子對莫札特有什麼影響?透過第一手採訪與薩爾茲堡實地取景拍攝,結合詮釋莫札特音樂名家如內田光子、巴倫波因、夏漢的演奏示範,權威學者精闢獨到的解讀,揭開莫札特在薩爾茲堡生活的精彩內幕。
◎巴倫波因、內田光子、夏漢 大師級權威示範
◎薩爾茲堡實地取景拍攝 身歷其境領略莫札特風采
◎「莫札特學」權威學者精闢剖析 揭開音樂神童莫札特第一手內幕
聲音格式:PCM Stereo
片長:60分
螢幕比例:16:9
字幕:中、英
語言發音:英
關鍵詞:盧爾,手機鈴聲,練習曲,琴藝,鋼琴家,鋼琴,漢默林
漢默林是廿世紀音樂史上少見的奇才,他的技巧驚人,把鋼琴音樂中最艱難的索拉比和郭德夫斯基改編蕭邦練習曲的版本,打開世人的眼界。許多人,透過漢默林的錄音,看到了音樂史上許多被忽略的好音樂,身為加拿大人,並不容易在歐洲和美國的古典樂界闖出名聲,他也始終不以為意。可以肯定的是,漢默林在他五十歲前的這些錄音,就足以讓他留名青史,因為在他之後,想要找到像他這樣琴藝如此精湛,又兼具優質品味的鋼琴家,肯定不容易。這部影片,紀錄了漢默林回歸傳統曲目的重要里程碑,讓我們聽到他彈奏蕭邦、海頓、德布西等人的名曲,以及他自述練習的方法和音樂態度,他不像歐洲名士派的鋼琴家那樣擺派頭,而是像街坊鄰居一樣平易近人,談起音樂來毫不賣弄。片中特別安排兩首漢默林的作品,一首是非常艱難,單用左手彈出三個聲部的「柴可夫斯基左手練習曲」,另一首很詼諧,法文名是「討人厭的手機鈴聲」,英文名則是「諾基亞鈴聲圓舞曲」,聽了就知道漢默林在嘲弄什麼。
當代鋼琴家中,沒有人如漢默林,能演奏許多被忽視的近代作曲家(有些生活在距今百年以上的時代),很多這些作曲家的作品,都有幾個相同之處:演奏技巧艱深到不可置信的程度,很少人聽過,甚至根本就沒聽過,要不是有漢默林的推廣,根本就不會有人知道。不過,近年來,他開始一系列貝多芬、海頓、舒曼、舒伯特、布拉姆斯的錄音及演奏,他開始彈一些一般人都知道的曲目,像本片中他彈的德布西第二冊前奏曲就是。他說:「大多數鋼琴家都不知道鋼琴曲目有多龐大,當然,這裡頭難免有劣作,但也有很多好東西,是完全被忽略掉的。」而一直以來,漢默林在意的都是裡頭的那些好東西。為了讓大眾對鋼琴曲目的認識擴增,他無形中也讓鋼琴標準曲目變多了。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其他鋼琴家也能彈這些曲子,讓這些長久被遺忘的曲子重新被喜愛
關鍵詞:巴哈,賦格,妮可拉耶娃,蕭士塔高維契,腦溢血,萊比錫,鋼琴
俄國鋼琴家妮可拉耶娃可以說是本片曲目的正宗代言人,作曲家蕭士塔高維契是在一九五○年聽到她在萊比錫巴哈音樂節比賽上精彩的巴哈彈奏,才決定要寫一套跟巴哈平均律一樣的廿四首前奏曲與賦格的,之後蕭氏每寫完一首都會拿給她過目,而她也是一九五二年這套曲目首度發表時的鋼琴家,權威性在當代無人能及,在她於一九九三年過世前,她一共灌錄三套蕭士塔高維契前奏曲與賦格,這部影片,則是她在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二十一到三十日來到英國特別為電視轉播所錄製的影片。隔年,妮可拉耶娃就在舊金山演奏會上彈奏這套曲目時,因腦溢血昏倒在舞台上,送醫九天後與世長辭,可說是連生命都奉獻給了這套樂曲的鋼琴家,對於音樂和蕭士塔高維契的投入與奉獻,無人能及。
妮可拉耶娃的鋼琴彈奏在俄國鋼琴學派中獨樹一幟,與其他鋼琴家的精雕細琢與炫目超技截然不同,對於這套曲目,有很多的揣摩和細節,如果不是聽她彈奏,光看樂譜,可能會有完全相悖的詮釋結果,但是她之所以選擇那樣的詮釋,那肯定是與蕭士塔高維契討論過的結果,因此就不能不加以重視和分析,這也是本片最值得重視的特色。
鋼 琴:妮可拉耶娃
Tatiana Nikolayeva
場 地:BBC 英國廣播公司錄音室
BBC studio
曲 目:
-蕭士塔高維契:二十四首前奏曲與賦格,作品八十七
24 Preludes and Fugues, Op.87
關鍵詞:BD,DVD,EUROARTS,藍光,音樂
二○○六年六月,柏林市郊的年度音樂盛事-溫布尼森林露天劇場的夏日音樂會,在晴朗和煦的陽光之下展開。為了一九三六年奧林匹克運動會而興建的溫布尼森林露天劇場,改建之後可以容納兩萬多名觀眾。以濃厚異國風味的「一千零一夜」為主題的夏日音樂會,在指揮國際知名指揮賈維時而熱情、時而低迴的詮釋之下,帶給滿座觀眾一個充滿官能美感與東方情調的難忘夜晚。曲目 莫札特:「後宮誘逃」序曲 尼爾森:東方節慶進行曲、黑人舞曲(選自「阿拉丁」)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天方夜譚 葛利格:安妮塔之舞、蘇爾維格之歌、阿拉伯舞曲(選自「皮爾金組曲」) 馬斯奈:泰伊斯綺想曲 聖桑:a小調序奏與奇想輪旋曲 胡齊克:佛羅倫斯人進行曲 林克:柏林氣息 現場:溫布尼森林露天劇場夏日音樂會 指揮:賈維 賈維1001夜 樂團:柏林愛樂管弦樂團 卡司: 吉妮‧楊森/小提琴 16:9 HD 聲道: 1. Linear PCM 5.1 2. Stereo PCM 格式: 25GB 單面單層 影像: 1920 x 1080 H .264 AVC 片長: 112 mins
關鍵詞:正果,流浪者之歌,稻穀,經典,金黃,雲門舞集,靈魂,鮮花
本劇《流浪者之歌》風靡全球,令各地舞迷為之傾倒不已,被譽為雲門經典之作!劇中深蘊東西方舞蹈語彙精華,並藉喬治亞民歌音樂旋律,淋漓盡現冥想靜思之美;而其舞者,刻畫苦行僧人,入木三分,將其只求「得道開悟,願受一切磨難」之神情,體現得入定自若,堪稱舞藝禪意之化境。
本劇亦為感官驚豔之最!
舞台現場,多達三噸的金黃稻穀,傾盆驟落,以所挾帶的磅礡大氣,猛力震懾人心,使觀眾同體感受苦行者,所受求道流浪之苦,而不禁為其澎湃謳歌!
不旅行的人絕無快樂…羅希塔!如是我聞,活在人的社會當中,再良善的人也會沉淪,那麼…流浪去吧!
流浪者的雙足宛如鮮花,他的靈魂成長,終得正果;浪跡天涯的疲憊洗去他的罪惡,那麼…流浪去吧!
關鍵詞:DVD,中東,全球,大師,套裝,巴倫波因,指揮,曲目,樂團,獨奏,管弦,鋼琴,音樂,音樂會
指揮:巴倫波因
片長:85分 字幕:無 螢幕比:16:9
聲道:PCM Stereo/DD 5.1/DTS 5.1
樂團:東西會議廳管弦樂團
卡司:Kyril Zlotnikov、Nabil Shehata
巴倫波因與薩依德聯手創辦的東西會議廳管弦樂團在最近幾年成為樂壇的熱門話題,來自烽火連天的中東地區的青年音樂家用音樂向世界發聲,扮演和平大使的角色。撇開政治局勢不談,他們在音樂上的表現越來越成熟,逐漸形成一家之言,在國際媒體上的曝光量不容小覷。二○○六年八月廿日,巴倫波因與東西會議廳管弦樂團在西班牙格拉納達的阿罕布拉宮舉辦一場露天音樂會,被視為是該團創立七年以來實力達到最高峰的一場演出。阿罕布拉宮音樂會在文藝復興建築風格的「查爾斯五世宮」中庭舉行,天氣晴朗,由貝多芬的雷奧諾爾第三號序曲揭開序幕。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則是當天的主要曲目。中間穿插的是一首輕快的珠玉之作:波特希尼(Giovanni Bottesini)為大提琴與低音大提琴及管弦樂團的羅西尼主題幻想曲。這首華麗的傑作讓兩位獨奏家使出渾身解數展開一場炫技的音樂較量。來自埃及的低音大提琴家Nabil Shehata與來自以色列的大提琴家Kyril Zlotnikov成為全場觀眾的焦點。他們的音樂散發輕鬆寫意的特質,充滿活力,令人愉悅。
曲目:
貝多芬:「雷奧諾拉」 第三號序曲
波特希尼:羅西尼主題幻想曲(布尼亞改編)
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
關鍵詞:西洋音樂史,莫札特,愛樂,日常生活,雪倫,紀念音樂會,渾然天成,音樂神童,布拉格,單簧管協奏曲
店家推薦精選組合,最優質的影片 !
關鍵詞:指揮,洪納傑克,獨奏,賈維,阿巴多,音樂,音樂會,馬利納,DVD,偉大,全球,四重奏,套裝,巴倫波因
史上經典名曲: 林克:柏林氣息、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復活」、貝多芬:第三號鋼琴協奏曲、舒伯特:第九號交響曲「偉大」、貝多芬:「雷奧諾拉」、巴哈:三首無伴奏小提琴組曲、莫札特:小夜曲、莫札特:單簧管協奏曲…等 完全表現DVD 超高畫質與精緻聲音的巔峰極品! *嶄新極致享受:2005-2006年最新多機拍攝數位錄影*畫面細膩清晰:16:9寬螢幕、4:3 Letterbox、 4:3 Pan & Scan *聲音如臨現場:Linear PCM、 AC-3 5.1 ch、 DTS 5.1 ch環繞音效*貼心精確解說: 原文字幕;每張DVD皆附詳盡中文解說手冊 1.溫布尼音樂會-賈維指揮 2.布列茲紀念音樂會-布列茲指揮 3.琉森慶典音樂會-阿巴多指揮 4.阿罕布拉宮音樂會-巴倫波因指揮 5.維也納大師音樂會I-貝姆指揮 6.維也納大師音樂會II-貝姆指揮 7.卡內基音樂會-魏瑟莫斯特指揮 8.巴哈紀念音樂會-基頓克萊曼 9.莫札特紀念音樂會I-布商大廈四重奏 10.莫札特紀念音樂會II-伯恩斯坦指揮 11.莫札特紀念音樂會III-洪納傑克指揮 12.莫札特紀念音樂會IV-馬利納指揮
關鍵詞:冠軍,愛爾蘭,舞者,踢踏舞,邁可,首席,魔力,舞王
邁可湯那萊-魔力之舞
舞團:愛爾蘭踢踏舞團 舞者: 邁可‧湯那萊
發音:英文 規格:單面雙層
關鍵詞:上帝,國家,基頓克萊曼,小提琴,音樂,音樂廳
世界第一品牌的影像公司EuroArts錄製,有豐富完整的內容介紹,極品影像。
內容介紹:
樂團:波羅的海弦樂團 Kremerata Baltica
卡司:基頓.克萊曼 /小提琴 Gidon Kremer /violin
烏利尤娜 /中提琴 Ula Ulijona /viola
坎迪斯卡雅 /小提琴 Anna Kandinskaja /violin
魯賓那斯 /低音大提琴 Danielis Rubinas /double bass
普許卡列夫 /打擊樂 Andrey Pushkarev /percussion
蘇達拉芭 /大提琴 Marta Sudraba /violoncello
戴普 /鋼琴 Reinut Tepp /piano
涅曼尼特 /小提琴 Marija Nemanyte /violin
場地:2002年薩爾茲堡莫札特音樂節現場 Mozarteum Salzburg
這場錄影是克萊曼與波羅的海弦樂團在2002年1月31日以及2月2日,於薩爾茲堡舉行的莫札特音樂節現場演出實況。克萊曼是眾所皆知的大師級小提琴家,他超過六、七十張的錄音是重要的唱片指標,而且也獲得許多全世界知名的古典獎項。克萊曼所創立的波羅的海弦樂團,也是當今數一數二的室內樂合奏團,他們的錄音雖然不多,但張張水準極高,近年來克萊曼經常率領這個弦樂團巡迴世界演出,獲得許多好評。
在音樂會中,克萊曼與波羅的海弦樂團以莫札特為主題,先是演出兩首莫札特大作:降E大調交響協奏曲K. 364 (320d)以及D大調第六號弦樂小夜曲K. 239,搭配兩位當代作曲家向莫札特致敬之作──帕特的「莫札特慢板」以及許尼特克的「在海頓之中的莫札特」,帶來一場另類而美妙的莫札特饗宴。
曲目:
◎莫札特:降E大調交響協奏曲K. 364 (320d)
W.A. Mozart:Sinfonia concertante K. 364 (320d)
◎莫札特:D大調第六號弦樂小夜曲K. 239「夜曲風格的小夜曲」
W.A. Mozart:Serenata notturna K. 239
◎泰迪‧波爾:麥克莫札特的月光小夜曲Teddy Bor:McMozart’s Eine kleine bricht Moonlicht Nicht Musik
◎帕特:莫札特慢板
Arvo Pärt:Mozart-Adagio
◎許尼特克:在海頓之中的莫札特
Alfred Schnittke:Moz-Art à la Haydn
規格: 螢幕比:16:9 聲道: PCM Stereo.DD5.1ch.DTS 5.1ch 單面雙層 88分
關鍵詞:室內,巴洛克,樂團,紀念,莫札特,華麗,音樂會,風格
莫札特紀念音樂會I-布商大廈四重奏
在華麗巴洛克風格的拉莫奴宮,演奏這幾首「四重奏中的四重奏」作品的是成立於一八0九年,擁有輝煌歷史的萊比錫布商大廈四重奏團,當時的首席是Heinrich August Matthai,從一八三八至三九年的樂季開始,這個四重奏團成為布商大廈管弦樂團的正式附屬團體,由弦樂首席所組成,孟德爾頌的同事-小提琴家費迪南.大衛 ( Ferdinand David )則是這個時期的靈魂人物。指揮家尼基許 ( Arthur Nikisch )的女婿Edgar Wollgandt擔任首席、由Juliu Klengel擔任大提琴的這段時期,布商大廈四重奏是第一個錄製完整版貝多芬升C小調四重奏op.131的室內樂團。
廿世紀下半葉,在Gerhard Bosse與Karl Suske先後率領之下,成為世界一流的弦樂四重奏團,直到本世紀依然維持相同的水準。目前的團員於一九九三年成軍,一九九五年為紀念貝多芬二百二十五週年所錄製的貝多芬四重奏至今依然為樂迷所津津樂道。在「小夜曲」中的低音提琴聲部是由知名的室內樂手Stefan Adelmann所擔任。
片長:102分
字幕:無
螢幕比:16:9
聲道:PCM Stereo、DD5.1、DTS5.1
關鍵詞:柏林愛樂,舒伯特,威爾第,聖卡羅劇院,管弦樂團,交響曲,命運之力,歐洲音樂會,慕提指揮,鄔瑪娜
每年的5月1日,是全球最頂尖的管弦樂團柏林愛樂的生日。2009年柏林愛樂的生日,
選擇在南歐的義大利那不勒斯的聖卡羅劇院裡度過。這一天,他們與睽違超過十五年的
關鍵詞:魯賓斯坦,鋼琴家,莫斯科,蕭邦,音樂,奏鳴曲,娃娃
本片為一九六四年十月一日魯賓斯坦前往莫斯科舉行獨奏會的現場實況錄影,當時他已經是七十七歲高齡的鋼琴家了,可是一生熱愛美女和生活的他,始終維持對生命和音樂高度的熱情,一直到八十多歲失明,還是持續舉行演奏會,不輕言退休。魯賓斯坦是見過舒曼夫人、布拉姆斯等大師的浪漫時代鋼琴家,他在德國接受訓練,那一派鋼琴家著重性靈層次,不重視技巧的雕鑿,因此魯賓斯坦的演奏常會有些錯音,但總不影響他的音樂完整度,這是最讓人出奇的地方,而且他的技巧維持到他八十多歲依然相當充份,彈奏出任何樂派的精髓。
這部影片讓我們看到他演奏技術許多重要的環節,尤其是他的彈奏姿態,以及手指離琴鍵的高度和擊鍵的方式,很多都是現代鋼琴家不再使用的,但他的音色美就從中而來,即使魯賓斯坦的錄影不難找到,到這份莫斯科獨奏會,卻有著相當重要的歷史價值,因為它保存了魯賓斯坦體力衰退前的曲目,尤其是他彈奏蕭邦第二號奏鳴曲以及最後魏拉-羅伯士的「潘趣娃娃」。
鋼 琴:魯賓斯坦 Artur Rubinstein
場 地:1964年 莫斯科音樂學院大廳
WGreat Hall of the Moscow Conservatory, 1964
曲 目:
蕭邦 Chopin
-升f 小調波蘭舞曲,作品44
Polonaise in F sharp minor, Op.44
-降G大調即興曲,作品51
Impromptu in G flat major, Op.51
關鍵詞:薩爾茲堡,西班牙,世界日報,多明哥,男高音,傳統戲曲,音樂會,馬汀妮茲
「世界日報」曾說這場音樂會是「在薩爾茲堡看到了聰穎的明星,以及令人目不轉睛的魅力。」以西班牙語演唱,最具西班牙風情與地方特色的就是傳統戲曲「查瑞拉」小歌劇(Zarzuela),內容以民謠曲調為主,搭配合唱、對白和豐富的舞蹈,這種如火燄般熱情,卻又柔情似水的音樂一直沒出現在西班牙以外的地區。不過這類說唱劇即使精彩,卻很少登上音樂會舞台,2007年多明哥在薩爾茲堡音樂節裡演唱,這項西班牙傳統型式的演出真正讓全世界的樂迷眼睛為之一亮。
指 &nb
關鍵詞:三首,以色列,作品,晚期,活動,熱潮,簧管,紀念,週年,雙全,高潮
現場: 2006年布拉格愛斯特劇院
指揮:洪納傑克
片長:66分
字幕:無
發音:無
螢幕比:16:9
聲道:PCM Stereo/DD 5.1/DTS 5.1
樂團:捷克愛樂管弦樂團
卡司:雪倫‧肯/單簧管
打開西洋音樂史,布拉格市與莫札特的關係非比尋常而且十分密切。二○○六年適逢莫札特二百五十週年,當全球再度掀起熱潮時,布拉格當然不能置身事外。整個莫札特二百五十週年紀念活動的高潮,當屬在愛斯特劇院盛大舉行的莫札特音樂會。捷克愛樂管弦樂團在首席客座指揮洪納傑克的率領之下,演出三首與布拉格市淵源甚深的三首作品,包括莫札特獻給布拉格市的晚期交響曲傑作第卅八號交響曲「布拉格」;同樣屬於莫札特的晚期代表作,由雪倫‧肯擔任單簧管獨奏的單簧管協奏曲。以色列籍的雪倫‧肯色藝雙全,在音樂會中以巴塞管還原這首協奏曲當年在愛斯特劇院首演時的原貌,音色變幻自如,寬廣的表現幅度,令人印象深刻。歌劇「唐喬望尼」也是莫札特為布拉格市譜寫的音樂獻禮,一七八七年在布拉格的首演,便是由莫札特親自在這座愛斯特劇院指揮演出。
曲目:
單簧管協奏曲 K.622
「唐喬望尼」序曲
第卅八號交響曲「布拉格」
關鍵詞:1977,交響曲,卡拉揚,愛樂,指揮帝王,柏林,第一樂章,第一次,貝多芬
一九七七年,由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在除夕夜舉辦的音樂會,透過電視轉播,全球有一億七千萬人同步觀賞,當時被視為樂壇盛事。曲目是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合唱」。一九七五到七六年的冬天,卡拉揚罹患嚴重的脊椎疾病,差點奪走他的性命。重返工作崗位之後,展現更旺盛的生命力。卡拉揚事必躬親,對於拍攝影片要求得鉅細靡遺,對音樂的詮釋融合各種觀點的特色,成一家之言。即便是三十幾年後來看,在卡拉揚與柏林愛樂長達三十四年的合作歷史裡,這部影片依然足以稱為經典。
貝多芬的九大交響曲,特別是第九號交響曲,長久以來一直被視為最重要的交響曲作品。把貝多芬九大演奏得精彩絕倫,對柏林愛樂與歷任首席指揮來說,總是備受大眾高度期待。一九六一年至六二年間,卡拉揚在DG留下貝多芬九大交響曲,公認為錄音史上重要的里程碑。第九號交響曲往往在盛大的慶典活動中演出,包括一九六三年十月柏林愛樂廳新建落成啟用典禮,以及一九七七年在新愛樂廳舉辦的除夕音樂會。
卡拉揚第一次指揮「貝九」是一九三八年四月在德國亞琛,當時卅歲的卡拉揚已經是個頗有名氣的合唱團指揮,也明白「貝九」不是只有最後的合唱樂章而已。悲劇性格強烈的第一樂章,規模龐大的詼諧曲,莊嚴的慢板樂章,在在考驗指揮的創意與技巧。一九四七年五月,卡拉揚在寫給EMI製作人華特‧李格(兩人曾在維也納合作完成精彩的「貝九」錄音)的信裡提到,對於如何以「精粹凝煉的形式」營造宏偉莊嚴的格局讓他感到十分困擾,精準的節拍與固定的節奏模式,如何轉化成形而上的概念也讓他憂心
關鍵詞:普萊亞,貝多芬,協奏曲,鋼琴家,鋼琴,琴藝,魯道夫
美國鋼琴家普萊亞是一九七二年英國「里茲鋼琴大賽」的金牌得主,該大賽在他之前捧紅了羅馬尼亞鋼琴家魯普,在普萊亞之後,則相繼有匈牙利鋼琴家席夫和日本鋼琴家內田光子因在這大賽獲獎而創造了成功的音樂事業。普萊亞是鋼琴家霍佐夫斯基的學生,其實他還沒參賽前,就已經因為出色的音樂性被魯道夫‧塞爾金等人視為接班人,而在他參賽消息傳到里茲大賽選手耳中後,許多人更因為耳聞他的非凡琴藝而紛紛退賽,日後普萊亞果然也成為美國近五十年來培養過唯一揚名歐洲的鋼琴家。本片為普萊亞在一九八八年在倫敦皇家節慶廳的演出錄影,同一時期與海汀克合作的錄音,二十年來一直被視為首選唱片,這份錄影提供我們看到他出色彈奏動作,也讓我們聽到他另一個詮釋的版本,這是很難得的機會,能聽到他以不同角度處理同一套貝多芬協奏曲全集。
指 揮:馬利納
Neville Marriner
鋼 琴:普萊亞
Murray Perahia
樂 團:聖馬汀學院管弦樂團
Academy of St Maryin in the Fields
場 地:1988年倫敦皇家節慶廳
The Royal Festival Hall,London
曲 目:
DVD1
貝多芬: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Piano Concerto No.1 in C major, Op.15
貝多芬: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Piano Concerto No.2 in B flat major, Op.19